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兰州大学报 > 正文

[兰州大学报]院训的故事之公共卫生学院
——博学 实践 求是 创新

日期: 2017-07-24 点击: ...

公共卫生学院 供稿

1959年中共中央卫生部在兰州医学院成立公共卫生系,当时医学院校门

最早开设公共卫生课程的公共卫生专家、原医学院校长乔树民

提出院训的公共卫生专家袁宝珊教授

六十年代卫生系同学在上实验课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端于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所开设的卫生学课程。当时执教这门课的老师,只有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乔树民教授一人。1952年,乔树民教授调任,由当时担任助教的戴国栋老师继续执教卫生学课程。1959年,原兰州医学院筹建卫生系,招收首批卫生学专业学生,开创西北地区公共卫生教育的先河。上世纪60年代初,原国家卫生部为了加强原兰州医学院卫生系师资力量,先后于1960年和1961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和北京医师进修学院抽调16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王营通、袁宝珊、钱宇平等知名公共卫生专家先后来校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遵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 “高教60条”,进行了院系调整,1962年撤消了卫生系,所招学生全部并入医疗系学习。1984年根据甘肃省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恢复卫生系建制。1989年根据国家专业名称的调整,易名为预防医学系。在2001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系,2002年6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学院更名之际,特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和兼职教授。2004年11月随着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2005年1月组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风雨沧桑,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公共卫生教育前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直面清贫,无私奉献,春风化雨,木铎金声,奠定了甘肃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原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以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教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展。学生规模、学科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等办学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学院前系主任袁宝珊教授,从事公共卫生教育50多年,见证了我校公共卫生教育的艰辛历程,深入研究了历代公卫人在艰难环境、变革时期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活动中所培养、传承、发展起来的独特品格和精神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经验,凝练了“博学、实践、求是、创新”的公共卫生学院院训,并承袭至今。

  具体来说,博学就是要学贯中西、兼收并蓄、博学育人;实践就是要立足西部、心怀苍生、学以致用;求是就是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创新就是尊崇科学、勇于革新和追求卓越。短短的八个字,道出的正是一代又一代兰大公卫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验证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精神传承和价值追求。

博学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界流传着“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大气”的顺口溜,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公卫人的工作和研究范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到来,要求对于人群健康,既要考虑到病人发病的生物学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将所有这些因素看作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公共卫生作为健康守护者,所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公共卫生人必须博学。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共卫生学院立足学科需要,已经积淀出“勤奋、进取和博学”的教风与学风,学院以此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方法、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做到厚积薄发。同时,广纳百家、博采众长,一步步向各学科延伸。而对于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也将掌握知识的广度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用制度和文化鼓励教师展开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公共卫生学院,已经形成了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开启了公共卫生全面纵深发展的新时代。

实践

  公共卫生学院一直着重培养学生健康问题分析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康促进与卫生应急能力、知行合一与科学研究能力、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能力、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能力。公共卫生主要通过调查来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学院始终将研究生学术训练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环节紧密结合,体现“干中学”、“学中干”,知行合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特别是甘肃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质量科研成果研发中心,高水平政府公共卫生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智库。

  学院立足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瞄准学科前沿和地区公共卫生发展重大问题,发挥兰州大学学科全面、学术底蕴深厚、基础研究见长、国际交流活跃的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独树一帜做西部文章、自强不息建一流学科。

求是

  公共卫生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主导,在几代专家教授的辛勤耕耘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职员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以求,顽强拼搏,始终奉行“科学严谨、求是求真”的科研态度,不断增强学院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干预评价培养方向立足于我国西部,紧密把握国际大数据、大队列科研发展动态和肿瘤防控需求,联合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全球唯一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样本多金属暴露金昌队列。该方向发表SCI论文20多篇、CSCD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奠定了兰州大学在医学大数据、大队列时代的学术地位,扩大了兰州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环境与健康培养方向立足于甘肃生态环境脆弱以及支柱产业结构,开展环境、职业与健康研究。该方向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美国纽约大学等长期合作,开展沙尘暴、大气污染以及气象医学等方面的健康效应、机制机理、疾病预测等创新性研究,目前已经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科技部气象行业重大专项1项、美国NIH资助国际合作项目1项,与纽约大学合作的NIH资助国际合作项目3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围绕该领域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30多篇重要的高水平论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2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建立了西北5省区空气污染与妇幼健康研究协作网络,提升了西北5省区妇幼健康队伍能力建设。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对我们坚持求真求是的科研精神的积极肯定,也是未来我们进一步探索新发现,取得新成果的激励与鞭策。

创新

  学院多措并举,鼓励教师立足西部,在社会服务中履责和创造价值的同时,鼓励教师迎难而上,向学科中的疑难问题发起挑战,展开研究,产出精、尖、高、新学科成果。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训练平台,用心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勇于开拓,提升自我;勇于探索,在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中拓宽视野,磨砺技能,将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之中。

  学院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环节,也尤为重视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敢于展开学术质疑和批判。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研实践中,允许学生大胆创新,宽容失败。定期召开各个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创新认知,培养创新精神。

  目前,学院以国家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其中,由我院学生王丽娜和管理学院郭娟梅等同学申报的创业项目“蔓点生活:一个基于鲜花产品的O2O平台”,就荣获第三届互联网+创业大赛甘肃省特等奖,并从全国12万参赛项目、54万参赛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摘获银奖。

  (《兰州大学报》第906期 04版)图文链接请点击

文:
图:
编辑:李赛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www.3610.com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