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兰州大学报 > 正文

[兰州大学报]教学路上奋斗到底
——记兰州大学2017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王敏珍

日期: 2018-07-11 点击: ...

作者:校报记者团 拜晓红 本报记者 任 妍



  “我本科、硕士都在兰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读的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然后跟随大气学院王式功教授读博士,毕业后回到了公共卫生学院做了一名教师。”说这话的正是兰州大学2017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教师王敏珍。

  说起博士师从王式功教授,王敏珍用“比较幸运”几个字来形容,“当时王老师做的课题主要是环境医学方面的,需要一个有医学背景的学生,我刚好赶上了,跟着王老师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又学了很多,这对我后面留校任教无论是学术视野上,还是知识储备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功夫在平常

  回忆起刚当老师时的情形,王敏珍说道:“现在想想当时备课的那种劲头,基本上我什么事儿都干不了,全部都用来备课”,每上一节课,都要用一整周的时间来准备,包括制作课件、熟悉讲授内容、设计举例、知识拓展等,“真的是尽自己所能去准备了”。随着讲课时间的增长和对讲授内容的越来越熟悉,现在备课尽管不需要一周的时间,但也不会少于2至3天,备课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基础,而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前沿进展,为此她会在备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大量的文献,或者针对授课内容从网站上查找最新的官方报道数据。对于每期的高水平中文杂志,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杂志、《中华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王敏珍基本上都会通读,并且大量浏览国外高水平杂志,如美国CDC上针对某个健康问题在全球的进展状况、世界卫生组织中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

  王敏珍主讲的 《流行病》是一门方法学的课程,对于这样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发散思维欠缺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敏珍在上课时往往用自己科研项目中的具体案例来对理论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同时会在课堂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延伸性知识点,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但根基在于保证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课后,王敏珍常常向学生征求意见,对自己的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此外,她还会提前给学生总结后几节课的知识点,然后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准备案例,然后上台讲课,“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同学们自己去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真正学会这种方法”。

  采访时,王敏珍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本不同版本的《现代流行病学》,摊开正在看的样子,标注的密密麻麻,她说:“如果你要真正的上好一堂课,你至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去准备这一切,光有这一本教材是不够的。”了解她的学生也说道:“王老师会针对每堂课的知识点,浏览通读不同出版社、不同级别的教材,因为在她看来,每个作者和编者对它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在问及王敏珍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她表示毕业后原本是有机会做一名医生的,但自己最理想的状态还是从教,故而选择了继续读博、留校任教。“公共卫生学院一向非常重视教学,学生的反响也都很好,学院对青年教师要求也高,希望青年教师能继续传承学院的这一优良传统,所以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还是很有压力的”,王敏珍说道,“幸亏有白老师指导我帮助我。”白亚娜教授是王敏珍的硕士生指导教师,从教已40余年,“白老师近60岁了,尽管上这么多年课,如果第二天有课,现在她前一天晚上和第二天一大早还是会起来认真备课,这一点就让我很受教,”王敏珍动情地说道:“她带领我们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其实无形中是对我们整体素质的提升。”

 比赛是检验

  2017年11月,王敏珍和另外一位老师有幸去吉林长春观摩全国医药卫生学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当时参赛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使王敏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我真正走出校门,面对全国所有医学院的比赛,真的是大开眼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大学一位从事临床教学七年的老师,他主讲主动脉夹层,从幻灯片制作、动画展示,再结合课堂当中文化素养知识的融入,你就感觉他是在讲一个很委婉生动的故事。医学专业的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他能把这门课讲得这么生动,让我很受启发,原来课也可以上成这样”。

  说起此次参加讲课比赛,王敏珍说道:“当时接到通知的时候有点匆忙,只有一周的时间去准备,感觉压力非常的大,那一周我基本是每一天都在从早到晚地做课件、写教案。”讲课比赛前,白亚娜教授对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比赛前一天,白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提醒我一定要注意讲课语速,甚至还指导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我还为比赛专门买了一套衣服呢”,王敏珍笑着说道,“她真的是我的榜样,会让我觉得在这个学科中,你朝着她那个方向努力就对了”。

  准备过程中,王敏珍借鉴了很多在观摩全国医药卫生学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时的所学所得,例如借鉴了北京大学医学院一位参赛老师用故事串接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的方法,以及课堂上跟学生点对点的互动,同时也吸取了之前医学院讲课比赛经验教训,综合考虑了ppt的美观度及教程的安排,其中插入了一些教学技能,例如视频的展示、动画的制作,然后在教案上也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准备了相应的案例。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她在比赛前对哪个地方着重讲、哪个地方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呈现,都做了详尽的设计和布局,“做这一件事情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用很端正的态度去准备这个过程。如果你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你取得的结果无论是什么,我相信都能够坦然接受。”

科研助力教学

  谈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王敏珍认为,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科研更容易量化,而教学方面的指标相对软性,同时在激励机制上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而事实上,教学与科研应该都是非常重要的,两者是同步的两条腿,是相互影响相互辅佐的关系,“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体系能更好地指导科研工作,而科研中产生的结果和经验也能够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使课堂内容更丰富,两者之间不应该是矛盾的”,“随着上班时间越来越长,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课堂当中带给学生的内容和丰富度以及知识点的拓展面要远远高于刚上班的第一年。比起学院里的老教师,我们还是差的远。只能说在自己的这个能力范围之内,先做到令自己满意,然后再令他人满意。”

  “一位老师要想实现课堂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后的默默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升与学生的互动水平,让学生认可并接受自己的授课方式,除此之外,提升个人魅力和职业良知对于一名教师也同样重要。”王敏珍老师说,“当学生毕业离开学校的后,仍然能够记得在校期间曾经有这么一位老师教过她,这是一件让人非常欣慰的事情”。 

  (《兰州大学报》第921期 2018年5月30日 二版)

 

文:
图:
编辑:赵梦然
来源: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www.3610.com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